背景
- 20世纪,是计算机蓬勃发展的一个年代,而互联网在其中,负责解决不同计算机互访的问题。
- 1958年,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(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,ARPA)于年创立,之所以组建该机构,是要对前苏联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轨道卫星Sputnik(伴侣号)进行“回击”,意在通过某种渠道(主要是通过大学)来投资并管理相关科研项目,其实就是美国想提升自身科技竞争力,咱们先暂且记住这个机构。
APRANET
互联网的前身
- 20世纪50年代,Licklider提出一个名为“思维中心”的理论,分处异地的多台计算机可以互相连网,并构成某种信息库,在“思维中心”内,能够实现不同计算机之间的相互访问。
- 1962年10月,Licklider受雇于ARPA,不仅带来了他的分时理论和人机交互理论,还为APRA吸引来了同时代的众多科学家。
- Licklider只在APRA中工作到了1964年,接替他的则是Ivan Sutherland和Bob Taylor,Licklider的“星际网络”的理念对于这两位的影响甚深。
- 当时ARPA的大多数科研项目都是由美国各所高校来负责实施,所以计算机遍布全美,Toylor的办公室连接了三台计算机,都在异地,他需要分别为每台计算机配备一台终端,而且计算机的登录规格也各不相同,各种程序也不得不在本地的计算机上重新编写,大大降低了科研的效率,于是Toylor在想是否可以远程访问到自己需要的计算机。
- 1966年,Taylor发起了一个项目,意在开发出一个上述的计算机网络---ARPA网络,其最终的名称为ARPANET。
- Taylor选择了Larry Roberts作为该计算机网络的管理者和首席架构师,核心成员还有Paul Baran(提出了分布式网络的概念)和Len Kleinrock(其研究成果奠定了分组交换网络)
- Baran指出,消息在发送时,应该以“分片”的方式来传送,经过分片的消息叫做“消息块”,并且允许多个消息来源同时发送消息块,以使网络内节点的带宽得到充分的利用,那些存储并转发消息块的交换机,主要用途为:确定通往消息块目的地的最佳路线(best route),并尽快转发,此外,当某个(或某些)节点失效时,消息块应能绕过失效节点,继续朝目的地进发,动态路由选择所依据的正是Baran提出的上述理念。
- Donald Davies(物理学家),他把在网络中“路由”经过分片的消息的行为,与邮政系统中递送包裹(package)的行为等同视之。于是,他把“经过分片的消息”称为“数据包(packet)”,而非“消息块”。同理,在网络中“路由”数据包的行为,则被他称为“数据包的交换(packet switching)”。
- 1969年10月,UCLA(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)和斯坦福研究院就上线了两台IMP(接口消息处理机,Interface Message Processor),然后又通过一条速率为50kbit/s的链路,连接了那两处站点的大型主机,并相互“交换”了历史上第一个数据包。
- IMP的诞生是因为当时的计算机都是大型计算机,而且计算资源比较昂贵,所以Robert研发了IMP这种成本较低的小型机来处理网络消息。
- 1971年,该网络(APRANET)已扩大至由15个站点组成。
互联网的诞生
- APRANET诞生以来,无数的科学家为其研究可有效运行的网络协议。
- 1973年9月,在英国苏塞克斯大学INWG的一次会议上,Cerf和Kahn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新协议的第一个版本,该协议就是当下赫赫有名的传输控制协议(TCP)
- 1977年8月,TCP协议已经过了数次修改,其既是端到端的主机层协议,也是路由协议,Jon Postel建议将TCP的逐跳(hop-by-hop)的功能转移进另外一种名为IP(internet Portocol)的协议。他提出了如今为人们所熟知的IP包头的概念。随后,Cerf和Postel撰写了一份“拆分”TCP功能的规范,这预示着TCP/IP的诞生。
- 紧接着,为满足启用尽力服务(Best-effort service)时,对IP层直接访问的需求,Postel又定义了用户数据报协议(UDP)的规范
- 1980年,美国军方将TCP/IP采纳为(军用计算机网络)联网的标准协议。
- 1983年1月1日在ARPANET内启动从NCP到TCP/IP的“割接”。本次割接完成的非常顺利,这标志着互联网(Internet)的诞生和ARPANET的终结。
一些小总结
- 本文是由OSPF和ISIS详解中的第一章总结而来,可能大多数人觉得技术和历史没什么关系,但是我持有保留意见,套用作者大大的话就是,“退一万步说,研究历史比看那些胡编乱造的小说有趣多了。”
- 因前苏联发送了人造卫星,美国为了提升其科技水平竞争力,建立了APRA机构,后又因众多异地的计算机数据没法同步共享,在很多天才科学家的研究下,有了ARPANET这个项目,为了提升性能,在后续的不断优化下,Internet应运而生。